会员风采
【风险提示】警惕互联网贷款乱象-国华人寿商丘中支
发布时间:2025-09-17

近期,互联网贷款领域乱象频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以各种隐蔽手段设置陷阱,致使部分群众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陷入法律纠纷。为帮助大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特发布此风险提示,望广大群众仔细甄别,避免落入非法网贷的圈套。

一、互联网贷款常见套路

1.虚假宣传,误导借贷:不法机构利用极具诱惑性的话术,如“低息贷款”“秒批到账”“零门槛借款”等夸张承诺吸引用户。这些宣传往往隐瞒了高额利息、手续费、逾期费用等真实借贷成本,诱导用户在未充分了解贷款详情的情况下匆忙借贷 ,待还款时才发现实际负担远超预期。

2.伪造资质,非法放贷:部分不法分子伪造金融机构资质或假冒正规金融平台名义开展业务,让用户误以为是与正规金融机构合作。这些非法平台不仅可能无法提供合法合规的贷款服务,还可能在用户申请贷款过程中窃取个人信息,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3.砍头息与高额费用:在发放贷款时,以手续费、保证金、服务费等名义,预先扣除部分款项,使借款人实际到手金额远低于借款合同约定金额,但还款时却需按照合同金额计算利息和本金。同时,还可能设置各种不合理的高额逾期费用,一旦借款人逾期还款,费用便会迅速累积,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

二、如何防范互联网贷款风险

1.谨慎对待宣传:面对各类极具诱惑性的贷款宣传,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切勿被“低息”“高额贷款”“快速放款”等说辞冲昏头脑。对于明显不符合市场常理和逻辑的承诺,如超高额度、超低利息、无需任何审核等,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

2.认真阅读合同:在签订贷款合同前,要逐字逐句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贷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期限、逾期费用、违约责任等核心内容,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如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确之处,应及时向贷款平台咨询,并要求其作出书面解释。对于合同中不合理或模糊不清的条款,要坚决要求修改或补充说明,切勿在不了解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盲目签字。

3.保护个人信息:在网络贷款申请过程中,谨慎提供个人信息,避免在不可信的平台或网站上随意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贷款相关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引发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

4.理性贷款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合理安排贷款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借贷和过度消费。切勿因一时的消费欲望或虚荣心理而陷入贷款困境,确保贷款用于合理、必要的用途,并按时足额还款,维护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

若不幸遭遇互联网贷款诈骗或陷入贷款纠纷,应立即停止与不法分子的沟通和交易,保留相关证据,如贷款合同、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催收短信等,并及时向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报案或投诉,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