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情况】
李先生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位自称“资深保险代理人”的钱某。钱某向其推荐一款所谓“高额收益理财产品”,承诺年化收益率高达7%,并“保本保息”,声称收益远超市场常规产品。为骗取信任,钱某伪造了保险合同、利益分配表等材料,并私刻保险公司公章。李先生信以为真,陆续向钱某个人账户转账近百万元用于“投保”,并收到钱某提供的整套虚假保单。
初期,李先生曾定期收到钱某伪造的“分红账单”,且银行账户每月均收到所谓“分红”。一年后,“分红”突然中断,钱某失联。李先生向保险公司官方求证后被告知:该公司从未推出该产品,也无其投保记录,所有材料均系伪造。李先生意识到被骗,随即报案。
【案例分析】
本案例是一起典型的虚假保单金融诈骗,反映出以下几类关键风险点:
一、利用消费者追求高收益心理:
诈骗分子常以“高回报”“保本高息”“内部产品”等话术吸引消费者,精准针对其追求财富快速增值的心理弱点,诱导其放松警惕。
二、缴费流程严重违规:
钱某要求李先生将保费转入个人账户,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保险业务操作规范。合规的保险费用必须缴纳至保险公司对公账户,任何要求向个人账户转账的情况均属异常。
三、保单材料真伪难辨:
当前伪造技术日益逼真,假合同、假公章、假收益表等材料看似专业,普通消费者缺乏辨别能力,极易受骗。诈骗分子利用保险产品和流程的复杂性制造信息差,实施欺诈。
【风险提示】
1. 理性认识保险功能: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风险保障,虽部分产品具备投资属性,但收益通常与市场动态关联,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不应盲目追求高收益,更不宜将保险单纯视为投资工具。
2. 严格规范缴费操作:所有保费必须直接缴至保险公司指定的官方账户(即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监管账户)。任何要求向个人或其他非对公账户付费的行为,均涉嫌诈骗,应立即终止交易并核实。
3. 投保后务必验真保单:购买保险后,应主动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网站、APP等正规渠道查验保单真伪,确保投保信息准确录入公司系统,保障自身权益。
4. 提升防范意识,筑牢第一防线:虚假保单骗局不仅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更损害保险行业公信力。消费者应时刻保持警惕,掌握“官方渠道、对公转账、保单验真”三大原则,有效识别并规避绝大多数保险欺诈行为,让保险真正成为人生风险的“稳定器”和生活保障的“安全网”。
声明:本案例仅用于警示教育,不指向任何真实事件或个人。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南京路与学院路交叉口东南角东方瑞园项目2A商业五楼 丨 电话:0000-00000000
版权所有:商丘市保险行业协会 丨 豫ICP备2023031547号-1 丨 Copyright 商丘市保险行业协会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