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65 岁的李奶奶平日独自居住,子女在外地工作。某天,一位自称是某知名保险公司资深业务员的张某上门拜访,称公司推出一款专为老年人定制的 “超级养老理财产品”,不仅每年有高达 15% 的固定收益,而且绝对保本,还能额外享受高端医疗服务。张某还带来了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上面印着公司的 “官方标识”,并表示该产品限量销售,机会难得。李奶奶起初有些犹豫,但张某每天都来陪李奶奶聊天,嘘寒问暖,还送一些小礼品,逐渐取得了李奶奶的信任。最终,李奶奶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 10 万元养老钱购买了该产品。然而,半年后,当李奶奶想查看收益情况时,却发现张某电话打不通,去所谓的公司地址也找不到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不法分子张某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对闭塞、风险识别能力较弱以及渴望资产保值增值和情感关怀的特点实施诈骗。从法律角度看,张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禁止以虚假宣传诱导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同时,他伪造宣传资料、虚假承诺收益的行为,也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或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这一规定。此外,正规金融机构销售理财产品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张某根本不具备合法销售资格,却冒充专业人员误导李奶奶投资,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风险提示】
提高风险意识:老年人要时刻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对于承诺超高固定收益且保本的理财产品,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
核实机构人员资质:在购买任何金融产品前,一定要核实销售机构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可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官网查询。对于销售人员,要求查看其工作证件等相关资质证明,避免与无资质人员交易。
多与家人沟通:遇到类似投资情况,及时与子女或其他家人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家人也应多关心老人,普及金融知识,帮助老人增强防范意识。
谨慎签署文件:在签署任何合同、协议等文件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如有不明白之处,可咨询专业人士或向相关机构核实,不要盲目签字。
及时求助:一旦发现可能遭遇诈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尽可能减少损失。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南京路与学院路交叉口东南角东方瑞园项目2A商业五楼 丨 电话:0000-00000000
版权所有:商丘市保险行业协会 丨 豫ICP备2023031547号-1 丨 Copyright 商丘市保险行业协会 All Right Reserved